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
21.“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 彻底批判、否定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
(2) 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3) 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观念所取代。
(4) 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创作方法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奠定了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5) 建立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22.“五四文学”革命的地位
(1)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台湾最早提出改革台湾文学、提倡白话文的文章是陈炘的《文学与职务》,甘文芳的《实社会与文学》,陈瑞明的《日用文鼓吹论》。
24.《台湾民报》被称为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摇篮”。
25.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
2 自考复习资料丨2024年江苏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练习单选题四 10-26
3 自考复习资料丨2024年江苏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练习单选题五 10-26
4 自考复习资料丨2024年江苏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练习单选题三 10-26
5 自考复习资料丨2024年江苏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练习单选题二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