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时间 考试安排 成绩查询 政策动态 自考院校 自考专业 历年真题 报考指南 自考答疑 招生简章 考试大纲
>
当前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江苏自考文化概论(一)章节复习资料(37)

时间:2021-07-23 来源:江苏自考网

第八章 文学接受

21.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

(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无论接受者是否意识到,精神享受与愉悦获得都是他潜在的、首要的阅读动机。

(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文学接受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接受者会依据自己的情感需要与受文学作品的感染程度而产生种种情感变化与反应,其主要方式就是宣泄与补偿。

(3)认识空间的拓展。接受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认识人生,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现实的能力。

(4)人格境界的提高。接受者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是情感体验与认识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想上受熏陶、受教益的过程。

(5)审美能力的提高。

 

22.心灵共鸣

(1)定义: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与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沟通,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动或兴奋的审美体验。

(2)产生共鸣的根本原因

①人性情感的相通性。人们如果处在相近似的生活境遇,往往就会产生相似的具体情感。

②审美体验的共同性。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的读者对于美的事物与形式也会产生相似的“共同美感”。

 

23.鲁迅的《狂人日记》表明了他对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价值评判和文明进化论的价值观。

 

24.所谓的文学的社会交往,是指通过文学接受而形成与或传播普遍社会价值观的过程。孔子“兴观群怨”中的“可以群”揭示了文学接受的社会性与交际性,它可以把个别的分散的接受者整合进更大范围更具共同性的社会群体之中。

 

25.在人类的社会交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曾提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他认为,社会交往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人际交往,体现了具有普遍价值的“交往理论”。具体而言,交往理论包括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

上一篇:江苏自考文化概论(一)章节复习资料(36)

下一篇:江苏自考文化概论(一)章节复习资料(38)

在线测评,看看你适合什么学历提升方式?

1、您目前的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2、您需要提升到?

大专 本科 硕士

3、您为什么要提升学历?

找工作 考公务员 积分落户 考证书评职称 其他

*姓       名(必填)

*手机号码(必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