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预览<<
中药药剂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物理灭菌法:利用温度、干燥、辐射、声波等物理因素杀灭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2.串料粉碎: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黏液质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如乳香、没药、黄精等。
3.串油粉碎: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需串油粉碎的中药主要是种子类药物,如桃仁。
4.蒸灌粉碎: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他中药陆续掺入,经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5.制粒:指往粉末状的药料中加入适宜的润湿剂和黏合剂,经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的颗粒状物体的操作。
6.打底套色法:指将量少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研钵中作为基础,再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研钵,轻研混匀的方法。
7.等量递增法: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8.水提醇沉淀法:先以水为溶剂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的方法。
9.表面活性剂:指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
10.HLB值:即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11.起昙:起昙是指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溶液突然浑浊,冷后又澄明。开始变浑浊的温度点称为昙点。
12.絮凝:指由于ζ电位的降低促使液滴聚集,出现乳滴聚集成团的现象。
13.转相:O/W型转成W/O型乳剂或者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
14.破裂:指乳剂絮凝后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
15.热原: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性热源。药剂学上的“热源”通常是指细菌性热原。16.膏药:指中药、食用植物油与红丹或宫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
17.融变时限:指用于检查栓剂、阴道片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的融化、软化或溶散情况的方法。
18.基质吸附率:指1g固体药物制成填充胶囊的混悬液时所需液体基质的克数。
>>下载说明<<
!!注意:手机下题库,请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苹果手机必须在浏览器中打开
1.本站题库资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2.历年题库统一以RAR压缩包形式下载!预览内容仅供参考
3.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咱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在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如:题库出错,有错误可以直接通过下放链接入口直接咨询
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咨询入口点击进入)